国泓温州控股有限公司:中国人口和粮食安全报告

2023-11-28 01:28:55 行业资讯

  由于俄乌冲突以及极端天气等原因,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国际农产品市场与贸易形势2023年春季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粮食总体略有减产,供求错配导致阶段性偏紧。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引起许多国家的关注。

  粮食问题曾经是中国实行限制生育政策的一个重要理由。但事实上,1949年以来中国粮食产量的增速远超于人口增速。从1949至2022年,中国人口从5.4亿增长到14.1亿,增加了1.6倍;粮食年产量从0.226亿斤增长到1.37万亿斤,增加了5倍,年人均粮食占有量翻了一番多,从400多斤增加到900多斤,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1994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博士发表文章《谁来养活中国》,引发国际舆论高度关注。然而,布朗的论断是建立在错误的预测数据基础之上的。从布朗提出“谁来养活中国”这样的一个问题到现在已经将近30年,事实已经证明布朗的观点和预测是错误的。

  近几十年来,中国粮食单产明显提高。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2》的数据,1978年中国粮食单产只有2527公斤/公顷,2021年上升到5805公斤/公顷,比1978年增长了1.3倍。

  2023年5月11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丛亮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九连丰,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口粮自给率在100%以上,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大概48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此外,蔬菜和水果虽然不属于粮食,但也是重要的食物。近年中国的蔬菜和水果产量均居世界第一,而各种经济作物的产量也日渐增长。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如果中国处于战争等危难境地时,能够最终靠把部分种植蔬菜或经济作物的土地用来种植粮食,提高粮食自给率,以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

  2020年完成的第三次国土调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耕地面积19.179亿亩,园地3.026亿亩,林地42.6亿亩,草地39.67亿亩,湿地3.5亿亩,建设用地6.13亿亩。虽然中国的耕地面积只居世界第三位,但草地和牧场面积居世界第一位。

  关于中国粮食的总体自给率,近年来没有官方数据。但根据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杜鹰团队的计算,近年来中国的食物自给率已经下降到76%左右。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近年来,中国每年进口粮食1亿多吨,其中每年进口大豆超过9000万吨。

  虽然中国粮食的总体自给率近年来确实在下降,但这并不代表中国没有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中国进口的大豆,大部分用于加工为豆粕。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我国猪牛羊禽肉产量9227万吨,其中,猪肉产量5541万吨,禽肉产量2443万吨。要饲养这么多生猪和家禽,就需要有强大的饲料供应能力,豆粕就是这里面重要的蛋白饲料。

  近年来,中国的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5%,即使不进口粮食,也能保持口粮基本自给。中国进口的大豆,并不属于口粮。如果中国不进口大豆,又要保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量,那就能用豆制品或者禽蛋替代,或者从吃猪肉改为吃禽肉。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的猪牛羊禽肉产量9227万吨,其中,猪肉产量5541万吨,牛肉产量718万吨,羊肉产量525万吨,禽肉产量2443万吨。可见,猪肉产量相当于禽肉产量的两倍多。

  饲料转化率是指饲料重量除以动物的增重,比如每消耗2.5公斤的饲料,使得某种动物增加1公斤的体重,那么饲料转化率就是2.5。根据农业农村部给出的数据,肉鸡、肉鸭的饲料转化率约为2,生猪的饲料转化率是3.5。所以吃禽肉比吃猪肉更节约粮食。而且,禽肉属于白肉,猪肉属于红肉,吃禽肉更加有助于健康,也更经济。

  2022年肉产量5541万吨,按饲料转化率为3.5计算,相当于消耗饲料约1.9亿吨。如果把5000多万吨猪肉改为禽肉,按饲料转化率为2计算,相当于消耗饲料约1.1亿吨。也就是说,如果把吃猪肉改为吃鸡肉鸭肉,一年能节约约8000万吨饲料。

  此外,人造肉将来也可作为天然肉的一种替代。“人造肉”是指无需养殖畜禽,通过工厂或其他途径生产肉类食品。人造肉分为两种,第一种人造肉又称为素肉或植物肉,主要是用大豆蛋白制成;另一种是利用动物干细胞制造出的人造肉,在口感上更接近真实的饲养肉。

  建国以来,中国的人均肉类产量也在稳步增长,现在中国人的营养摄入量绝大多数都是足够的。与1980年相比,2021年中国的人均肉类产量增加了2.7倍,人均水产品产量增加了9.3倍,人均牛奶产量增加了20.8倍。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中国在能量、脂肪、总蛋白质和动物蛋白质摄入量等每一项营养指标上都明显高于世界中等水准;除动物蛋白质外,中国在其他指标上也都高于日本。

  根据国新办和国家卫健委于2020年12月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国居民超重肥胖的形势严峻,城乡各年龄段居民超重肥胖率持续上升。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不是营养不足,而是营养过剩。

  减少浪费更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近期的一项研究之后发现,每年我国蔬菜、水果、水产品、粮食、肉类、奶类、蛋类七大类食物按重量加权平均损耗和浪费率合计22.7%,约4.6亿吨,其中生产流通环节食物损耗3亿吨。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根据国新办在2021年9月发布的《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中国城镇和乡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从1978年的57.5%、67.7%下降到2020年的29.2%、32.7%。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必须保障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个大局。粮食安全的关键,是在发生战争或灾难时期有能力确保基本食物的供给。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中国实施了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但人口流入的大城市应该增加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建设用地,才有利于降低房价。根据住建部发布的《2021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全国建成区面积总和为6.2万多平方公里,仅占国土面积的0.65%。在大城市建设更多的住宅、商场、学校、医院和各种公共设施,让愿意来大城市的年轻人能够安居乐业所带来的使用价值和社会效益,将远超于将这些土地用于农业所创造的价值。由于大城市的用地效率更加高,农村人移居到大城市后,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更节约土地。而限制大城市建设用地会推高房价、损害经济发展以及降低生育率。我们提议顺应人口往都市圈城市群流入的规律和趋势,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长期来看,影响中国的粮食生产自主能力的根本因素在于,中国社会的富裕化将推高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也就是别的行业的收入增加会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成本攀升,最终推动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除非能全方面提升农业集约化程度和技术水平,否则中国将逐步失去在粮食生产上的比较优势。中国的人口拥有巨大的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中国的优势不在农业,而在制造业和第三产业。要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需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按需对农业进行补贴。

  近年来,中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裕、供应充足、市场稳定,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展望未来,中国也完全有能力保障本国的粮食安全。如果发生战争或其他极端情况,只要改变粮食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例如用禽肉代替猪肉,以及采用成本略高的人造肉,就可以保障粮食安全。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